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教师发展>>文章内容
研深度教学 促深度学习
常州市初中化学项目组在滨中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发布时间:2020-09-1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何宇鹏

  9月18日,常州市初中化学项目组在常州市滨江中学(省常中滨江分校)开展了教学研讨活动。常州市初中化学教研员钱柳云、扬州大学吴星教授、各区教研员以及来自各校的二百多位初中化学教师汇聚一堂参加了本次活动。

    上午,在我校综合楼8楼会议室和3楼501公共教室分别展开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同题异构的4节精彩纷呈的展示课。我校林丹老师以“医生急救给新冠病人输氧引入课题《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与学生一起追寻化学家发现氧气的脚步,通过认识氧气的性质、了解氧气的用途、回味氧气的发现三个环节探究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燕山中学的金菊香老师以制作并品尝气泡水实验为载体,通过探究气泡水中气体成分、探究二氧化碳溶解性、探究紫色石蕊变色原因三个活动让学生感悟到二氧化碳的存在,探究了二氧化碳的性质,体悟到二氧化碳的作用。

1.jpg

4.jpg

  段玉裁中学的李俊老师带着学生沿着普里斯特里、舍勒、拉瓦锡几位科学家的发现氧气的脚印,利用比较、实验探究等方法帮助学生认识了氧气的性质,让学生以史为鉴,了解了新物质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我校徐文佳老师以干冰小魔术引入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利用注射器、密封袋和干冰等生活常见物品,通过实验探究、收集证据、理论推理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二氧化碳的奇妙多变,感知到事物具有两面性要辨证看待事物,感悟到生活中有化学,化学中有生活。

  下午,周文荣校长对林丹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他认为林老师的课有切实的学习目标,符合课标要求;有真实的问题情境,将化学事实作为情境引入,进行实验论证,从史实到史论再到史识;有丰富的学习素材,如视频、实验、图片等;有厚实的学习活动;有务实的交流反馈,师生、生生、生本评价让课堂扎实有效。赵国华老师认为李俊老师的课定位准确,以点带面,基于木炭、蜡烛、铁丝在纯氧中燃烧得到的事实归纳出氧气性质,让学生了解到新物质的学习方法,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归纳,通过氧循环培养学生辨证认识物质的意识,整节课充满了丰富的化学知识。周艳校长认为徐文佳老师这节课利用干冰、注射器、密封袋等生活物品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利用6个探究实验让学生明白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教学中渗透了定性到定量的思想,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李军校长认为金菊香老师这节课选择题材贴近生活,以实验为载体,尊重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学生学得很投入,建议化学教学要给予学生时间来适应化学学习节奏,适应学习方法,适应学习思维,适应学习特点。最后,常州市教研员钱柳云进行了总结,她认为化学教学要注意知识、方法和思维的相关性;推广科学要注意用科学规范的语言;进行实验要考虑实验的清晰性和安全性。

  最后,扬州大学的吴星教授给全体参会教师做了《初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专题讲座。吴星教授从初中化学课程改革需要回答诸多问题、国家考试评价体系与化学课程评价等板块进行了交流。吴星教授提出“一核四层四翼”是化学课程评价的标准,评价的核心内容是立德树人、引导教学、服务选才,评价的核心内容是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评价的考察要求是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评价的考查载体是真实的问题情境。“一核四层四翼”化学课程评价体现在化学学科核心价值、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化学学科关键能力、化学学科必备知识上,化学课程评价需要解决如增进化学学科理解、建立素养与知识内容联系、认识学科测量框架的作用等问题。吴星教授还指出我们教学要宽基础、厚实践、重能力、强素养。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我们积极研修,认真学习优秀同行的课堂实践,感悟专家老师的点评,领会专家教授传达的思想,从而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实践,切实提高深度教学的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图文:徐文佳,审核:余方明)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滨江中学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赣江路296号    苏ICP备10201501号    电话:05198128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