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教育创新理念 力促教师专业发展》
—滨江中学2019—2020校本培训工作总结
作为一所青年教师占比达75%以上创办五年多的新学校,近两年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在全面理解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育创新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科技启智 温润化人”的办学理念,通过学习和实践,进一步统一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提升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制定“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育创新”校本培训方案,并以此推动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从而尽快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校本培训与教研,是教师成长的一只方舟。做好校本培训工作非常重要。下面把我校近两年开展的校本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校本培训落实到位。
我校领导非常重视校本培训工作,成立了沈亚东校长任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指导,校长真正担负起校本培训第一责任人责任,能主动策划并自觉参加培训活动,把校本培训纳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平时加强校本培训过程的管理,校本培训列入学校年度计划,每学年有校本培训计划和具体安排表,做到了培训时间、内容、人员、考评“四落实”,做到了辅导教师培训有讲稿,听课教师接受培训有笔记,学校有签到记录和信息反馈记载。通过教师qq群、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形式经常汇报和反馈工作进展情况,对教师学习培训产生正向激励作用。
二、采取多种培训模式,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导师指导模式。针对我们滨中青年教师偏多的实情,对新教师的培养,学校采取了“师徒结对”的形式,利用“青年教师成长营”机制,扩展了师徒带教的内容,赋予这传统的形式以新的校本培训内容,鼓励相互学习,能者为师。譬如在课堂教学方面老教师是师傅,在网络教研等方面青年教师是师傅。在教科研培训中,师徒可以共同承担同一科研课题,在研究过程中,相互合作,共同受益与提高。
2、案例培训模式。即从典型案例中获得启迪、寻求解决问题思路的方式。这种培训模式对我校广大青年教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深受欢迎,效果较好。通过教师参与式的研讨,引导教师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对课例进行分析、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固定、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刚刚入门的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好培训效果。
3、自主学习模式。这种培训模式由教师进行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自培计划,并实施计划,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譬如加强师德建设,树立新型教师行业形象方面需要学习的《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和疫情防控知识等等,自觉强化教职工依法从教法律意识,我校教师师德素质合格率达100%。
三、丰富校本培训内容,全面提升校本培训总体质量。
1、保障教师培训经费,利用优质培训资源实施常态化全员培训。
学校近三年教师培训经费年增长5%以上,教代会对培训后回校做出重大贡献的教职工经办公会议商定予以符合上级规定“必要奖励”。我校有固定的学科活动室,与常州图书馆合并一馆,完全可以提供教师的学习资料与阅览场所。全体教师能利用校园网、企业微信等平台开展学习培训。以师德教育和教师专业标准作为重要内容,组织教师积极参加省、市、区及校本的各种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和学科核心素养。近两年我校在编在聘每位教师5年内都接受至少360学时的培训。
2、利用滨中办学资源,全面培训提升教师队伍。
(1)利用省常中教育集团的优势。全体教职工每年参加暑期的常外为期三天一体化培训,培训后让教师撰写读书心得并评比激励。平时常态化邀请常外备课组长到我校听课研讨交流,提升年轻教师的备课上课的水平。
(2)利用学校创新优质学校的契机,树立滨中教师行业新形象。近三年连续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实施“滨中书香教师”项目,推荐优秀书目给教师,鼓励教师读好书,多读书,结合创新优质学校的契机在校内开设教师论坛活动。今年开始的我校《做一名新时代温润型教师》论坛系列活动获得专家组的一致好评,进一步增加教师修养内涵,使教师更有“书卷气”。
(3)学校利用城乡牵手的机会。在2016—2018年第一轮与教科院政治教研员戴慧、24中语文特级教师梁增红、常外体育姜庆军、正衡数学许晓红成功牵手的基础上,2018—2020年第二轮与同济中学的张萍校长、李小静副校长、刘建昌主任、市北实验徐青主任再次成功牵手,今年2020—2020年的第三轮城乡牵手我校又与常外英语李亚男校长、24中殷爱梅老师、同济中学的生物陈茹洁、语文贾秋萍、花园中学体育李伟、地理邵洁等共六位常州市优秀教师签约,进行为期两年的城乡牵手活动。通过前两轮和第三轮2020年下半年的名师牵手指导:听评课活动、专题讲座、论坛沙龙、微课题与论文等等系列指导,有力促进了相关学科、相应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上周12与16日历史、地理、语文学科城乡牵手同题异构课例研讨活动,让相关学科教师受益多多。相信在未来一年半,六位名师一定会按照市区牵手的要求,将自己的才华奉献给我们滨江中学的相关学科、相应教师,不断丰富城乡牵手活动效益。
(4)利用“请进来走出去”。常州外国语学校每学期定期派所有教研备课组长来校教研指导,还先后邀请了常州市教育局基教处戚宝华处长、常州市教科院王俊博士、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万荣庆主任、常州市名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省常中潘勤老师、常外赵敏芝老师、魏东华老师等等来校培训,市、区级教研活动多次在我校开展。全校近三年外出学习上百人次,丁佳燕老师今年到南京师范大学访学一年。
(5)利用滨江集团化办学的契机。利用与区内魏村、圩塘集团化办学的契机,组织教师到成员校魏村、圩塘等邻近区域听课学习、交流取经,活动时积极向集团校优秀骨干老师学习,多渠道提升我校教师素养。回校后教研组再作组内交流。
3、利用项目为抓手,全面培训提升教师素养。
(1)组建四个校级名师工作室。学校组建数学张安娴、英语丁佳燕、科技王赟、班主任杜美菊四个名师工作室,定好计划与方案,按照方案有步骤开展工作室各项培训指导研讨工作。近两年来,工作室部分成员发展较好,个人素养、五级梯队等方面发展较快。
(2)组建青年教师成长营。定好成长营规划,与教导处一起落实“师徒结对”工作,加快青年教师建设。学校要求新教师徒弟原则上听一节师傅的课再上一节,实地感受教学过程,学习成功经验,修改完善后再去上课;师傅主动听徒弟的课,了解徒弟的不足,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同时也吸收青年人的先进思想和新鲜做法。师徒既各展其长,又互帮互学,优势互补。
(3)“五级梯队”规划推进。学校2018年积极规划梳理接近“五级梯队”人选,召开推进会,过程跟踪服务,2019年我校11人次晋升市区能手新秀,比例位列新北区第一。今年有有6人次晋升市区学带骨干。我校丁佳燕老师被选为区英语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学校让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区第五届名师工作室,请名师到学校评课指导,提升教学能力。
(4)制定发展规划。2018年9月全体45周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制定个人成长三年发展规划,建立成长档案袋,后期不定期补充人员。重点梳理关注我校丁佳燕、钱相如、孙晴晴、姚财兴、王赟等三十到四十五岁左右骨干教师和王佳、朱云云、洪瑶等工作3-8年青年教师的成长,为他们架桥铺路,力促他们上新的平台,成为有影响的优秀教师。五是校级基本功评优课活动。2019年对工作八年以内青年教师进行基本功比赛,通过理论考试、粉笔字、说课环节,大大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素养,并设奖表彰激励。评优课活动因今年疫情推迟,故利用创新优质“磨课”契机,校内借班、集团成员校借班上课,邀请常外备课组长评课,大大提高广大青年教师的课堂驾控能力。
4、继续加强“五种技能”培训,全方位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1)针对新进滨中教师的新理念培训。内容包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与学科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解读、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及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策略、评价制度的改革以及初中学生核心素养的解读,并让新教师写反思。
(2)上课水平始终是教师核心素养,更是我校培训指导的重点。进一步推进我校“温润课堂”师生教学方式的改善,推动课堂转型升级,构建清晰高效的课堂。通过专家讲座、观看录像、同伴示范等多种途径让广大教师领会接纳新的教学理念,将传统讲授式转化为学生主动学习方式。组织教师学习尝试教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等先进教学法,工作三年以内教师结合区教研室“板块三串”要求在实践中积极尝试,探索针对我校实际情况的清晰、高效课堂的教学方式。加强与省中集团常外、滨江集团魏村圩塘兄弟学校交流互动,举办联合教学开放日活动,学习先进学校的经验,互相取长补短,不断提升我校的课堂质量。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探索研究,形成本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标准。同时,各教研组、各备课组要对本学科课堂教学进行探究总结,形成各年级学科教学方式和学科作业,不断积累资料库。课堂教学包括备课、上课、作业设计、作业批改、复习课、实验课、试卷讲评、个别指导等方面。学情研究、集体备课、教学方法的研讨、作业设计的研究、分层教学的研究等等,我们近两年利用第二轮、第三轮城乡牵手、省中集团与滨江集团化办学、主动请进专家等机会针对这些内容逐一进行培训。
(3)班主任培训。学发处每学期都会对新班主任进行上岗培训,利用杜美菊校名班主任工作室对刚入职班主任进行重点培训。包括: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规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班级管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继续开展班主任沙龙,开展班主任读书交流和班级经验分享。同时邀请常外魏东华主任、市丽华中学常州市名班主任高级班主任袁东华来校现场指导或讲座,组织与外校进行班主任工作交流学习活动。学校每年评选校级优秀班主任典型,通过优秀班主任带班示范、开展班队会活动,带动年轻班主任尽快成长。通过专家讲座、校名班主任工作室等班主任专业化培训,滨中班主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进一步提升。
(4)信息技术培训,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能力。通过培训让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在学校开展利用微视频辅助教学研究的尝试,以“青果在线子课题”、“省活动化作业”课题为抓手,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同时积极为教师创设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平台。全体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合理利用课余时间浏览网上各种有用信息,充分利用网上有用信息服务于自己的实际教学。
(5)教育科研能力的培训。近两年以每个教研组为单位申报微课题,以微型课题研究为引领,请专家对如何做微课题专项指导,注重申报、开题、中期、结题过程的材料积累,强化承担科研课题研究的主持人级成员结合常规教学进行研究实验的力度,使微课题研究紧贴我校教育教学实际。同时请区原教研室万荣庆主任、花园中学刘建昌主任、孟河实验小学孙建顺校长来校就论文写作专题讲座,加强教育科研基本方法、教育科研论文撰写的指导,用理论指导实践,把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行为、理论文章。
5、强化“教、学、研、培”一体化培训,力促教师快速成长。
学校在教育科研过程中逐渐意识到教师们在专业理论和研究方法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和欠缺,近两年特别重视对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培训。学校的培训将分为师德、教育教学能力、专业知识、教育科研四个系列,建立了说课、听课制、设立教师论坛、成立青年教师读书班、进行主题沙龙专题研讨等,对青年教师提出树“四有”新教师(教育的事业心、育人的责任心、为人师表的自尊心、有所作为的上进心)、过“三关”(师德师风关、教材教法关、班级管理关)、争“三优”(优秀教案、优质课、优秀论文)的要求。学校以研促训,学研结合,将校本培训与教育科研整合为一体。“教、学、研、培四位一体”的教师培训模式,有利于引导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反思问题、解决问题,把教育科研抓实、抓准、抓对路,不仅打破了教育科研的神秘感,而且让广大教师在研究中尝到了甜头,逐渐自觉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升专业化水平。
学校以“科研兴校、科研促教”为理念,提升强化教育科研意识,围绕教育教学中突出的具体问题,精心选题、精细设计、精当操作、精致管理、精彩呈现,以教科研促教师,以教师促教学,努力提高教育科研工作的实效性。做好各类课题的申报与管理工作。指导教师撰写详细的进程计划,包括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公开课、论文、调查报告、学生成果等内容。引导广大教师改进教学实践,提炼教育经验,建构教学经验的凝炼、分享和推介机制,组织参加“师陶杯”、“五四杯”论文评选和“长三角”教科研论坛活动。开展区重点课题的评选与培育的探索,进一步激发学校和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热情。近三年,学校顺利结题的有1项国家级规划课题子课题、5项区级获奖的微型课题;正在研究的有1项省级教研课题、1项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校本课程建设推进研究项目、1项市级专项课题、1项区级规划课题和5项微型课题。近三年全体青年教师围绕学校课程建设、课堂转型认真撰写论文。三年来在省、市、区级论文评比中获奖论文达31篇以上,在全国、省、市杂志发表论文共计60篇以上,其中发表在核心期刊的论文有2篇,省级刊物发表58篇。三年来,市、区优质课、基本功比赛中获一二三等奖76人次,高琳、韩小英、丁佳燕、林丹、吴红亚、孙晴晴、宋迪、朱莉莹、蒋佳鹏、蒋雯娜、王佳、林丹、张安娴获市、区一等奖14人次。三年来,新增、新晋市、区专业称号人数12人,其中丁佳燕被评为常州市学科带头人、谈小东被评为正高级教师;青年教师快速成长,2019年孙晴晴等11人晋升市、区五级梯队,教师“五级梯队”提高率位列新北区同类学校榜首;今年我校有6位老师申报市骨干、学带。三年来,王金权、丁佳燕、林丹、谈小东等15人次获市、区级综合荣誉称号,谈小东被评为常州市特级班主任、“龙城十佳班主任”。
6、利用各级各类资源,大力推进校本教师培训。
进一步加大力度,丰富和完善校本课程。在近两年实践基础上,与教导处一起进一步理清校本课程的总体思路,构架其总框架。除继续保留开设阅读课、综合课以外,重点在三个方面进行提升和整合。
(1)利用梦想教室开设梦想课堂,充分利用梦想课程的资源和市北实验名师的指导,逐步形成我校的品牌校本课程。
(2)利用学校门口新建成的春江民俗公园,开设地方民俗文化选修课,让学生了解历史文化,了解春江民俗,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怀。
(3)利用省级课程基地,梳理航模等有特色的课程,不断完善提升校本课程体系,让校本课程成为我校一张亮丽的名片。学校依托课程基地,加强科技竞赛研究,大力支持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区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 ,“科技教育”成为学校特色办学的亮丽名片:学校组建科技辅导团队,负责建设科技社团;开设花样木工、3D打印、航空模型、车辆模型、航海模型、纸飞机、无人机等十多门与科技创新相关的特色校本课程,为科技创新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魔方”、“金钥匙”、“航空模型”、“航海模型”、“车辆模型”等十多个科技社团常年坚持开展活动。
我校学生参加省级以上科技竞赛活动近900人次,获市级以上团体奖40项,含省级团体一等奖20项。其中基地核心航模项目参加全国纸飞机总决赛获得12个全国冠军,一等奖43个、二等奖39个、三等奖44个,省航空模型竞赛同时获得男子组和女子组综合团体冠军,代表常州市队参加了四年一届的省运会三角翼编队飞行获得38支代表队中的第十三名。
精品校本课程的开设,科技特色的打造,基于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兼职校本课程教师团队,这一批教师刻苦、努力、向上,学校送他们出去培训学习,参加各类级别的比赛,用参赛代替学习,王赟、徐滢滢、柳列奇、王佳、刘明珠、蒋佳鹏、林成姜等8位老师取得国家初级裁判员证书,10位老师被评为省、市优秀科技辅导员。
学校以课程基地为核心形成的科技特色《中国教育报》、《常州日报》、《常州晚报》、《校长》杂志都做了报道。
7、尝试校本培训新制度,不断提升校本培训实效性。
"要引导教师学会理性地思考教学问题,不要小看理论思维。" 传统的培训,形式上大多是讲座辅导,内容基本是从理论到理论,但教师最渴望的是如何将理论落实到实践之中。近两年来“自主、合作、探究”成为我校教师校本培训的主旋律。可以将培训地点设在课堂,一边教学,一边研讨。由培训者先亲自上课,然后结合实践讲理论,将新课程的理念通过课堂直观地表现出来。还可以请教师先讲,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培训者走上讲台,组织教学,进行即席指导,引导教师讨论,让课堂变成一个学习与交流的场所。这样的培训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和“学员”,大家都是平等的参与者,教师不再把自己当作被动的受训者,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讲座学习也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不再单纯讲理论,而是分析案例,在案例中让教师潜移默化地接受理论。譬如花园中学来我校交流的刘建昌主任多次先自己上生物示范课,再结合课例做现场培训,并当场与学员反馈沟通。
四、加强校本培训反思,不断完善校本培训形式内容。
1、教师的理论学习仍要加强督促。务必让全体教职工提供政治站位、专业追求,全员高质量完成。
2、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力度不够。为了使校本培训工作真正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我们必须继续以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核心,继续以工作5年以内的年轻教师为培训重点,着眼于教师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开发校本培训内容、创建校本培训的新形式,把校本培训真正落到实处,力促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地更好更快。
经过5年多的发展,学校先后获得了常州市节水型学校、常州市绿色学校、常州市依法治校先进校、常州市平安校园、江苏省健康促进校(铜奖)、常州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区先进教工之家、常州市科技体育模型运动先进单位、常州市巾帼文明岗、常州市优质学校、江苏省节水型学校、常州市教育装备管理应用示范校、新北区2018、2019年度中小学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优秀奖、新北区2018、2019年度素质教育综合评估一等奖、新北区平安校园示范校、新北区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先进校、新北区科学教育综合示范学校等荣誉。
学校发展,教师为本。作为一所年轻的学校,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尤其重要。我们将结合校情,在获区四有好教师团队、市教科研基地、英语组获得区级优秀教研组和巾帼文明岗、体育组和化学组获得新北区学科教研基地的基础上加大校本培训的力度,丰富校本培训的内容,改进校本培训的方式,持之以恒,争取取得更多教科研方面的荣誉,为促进我校教师素养的快速提升作出一份应有努力!
常州市滨江中学
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