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上午,常州市滨江中学广大教师在八楼会议室参加了常外集团2024年暑期第三天的培训。
常州外国语学校数学教研组组长郑小娇以“精准定位、深化互动”为题,从五个方面作了经验分享,包括课标再理解、目标再认识、模式再探究、案例再总结、双新再思考。她提出:教学目标要体现个性化、交互式、丰富性、开放式和协作性;教学模式应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教师要有精准化的学情分析,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师生互动、针对性的个性辅导。郑老师还列举了有理数的乘方、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特殊平行四边形的作业讲评等多个案例,作了具体阐述。
常州外国语学校生物教研组组长谢敏英以“基于智慧课堂的初中生物学概念深度教学”为题,作了经验交流。她表示:根据新课标,生物学概念是初中生学科知识框架的基本单元,通过概念教学,可以运用科学思维方式或实践探究过程,形成生命观念,因此以概念课作为研究的载体,探索如何基于智慧课堂实现初中生物学概念的深度教学。谢老师选择了多个关键词进行了深入解读,如智慧课堂是以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为指导,通过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教学的数字化、智能化,构建富有智慧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重构、和内化,着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实现深度学习的新型课堂教学形态。
最后,特邀而来的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朱莎以“人工智能教育与学生数字素养提升”为题,列举国内外的多项科研成果,从四个层面高屋建瓴地作了专题讲座,包括智能时代学生数字素养、国际人工智能教育现状、我国人工智能教育情况、人工智能教育实施建议。她指出:学生数字素养就是学生恰当利用数字技术获取、整合、管理和评价信息,理解、建构和创造新知,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能力、思维及修养。为培育这一素养,教师要培养学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发现、解决问题的思维与能力,培养学生在智能化环境下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应对智能时代伦理道德问题的能力。
科教处主任倪建良简要回顾了这些天的培训情况,对广大教师的认真参与表示肯定与感谢,还布置了培训心得交流工作。
(图文:何宇鹏,审核:倪建良、余方明)